找到相关内容1234篇,用时7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传印法师:与念佛

    ldquo;与念佛”这一尽人皆知的命题,相为交流,就教于师友、方家。   据净土诸经论,以及西天东土包括日本国的诸祖师垂教,净土法门心要,在于信、愿和实行念佛。作为“报土&...九品咸令登彼岸”⑩。特别是其第十八愿的“十必生愿”。正是由于具有如是功德力用,超越了佛法中“难行道”法门,乃得我辈下愚凡夫能够如愿以...

    传印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71539084.html
  • 善导大师净土法门三心论

    无疑无虑。深信自己当前一心,竖穷横偏,乐土虽在十万亿土西,但未出于自心,因而即在目前。以自深心,发自心愿,称自性弥陀,决定得生自心净土,没有疑虑。其次深信释尊说此净土法门,决无虚语;弥陀如亲...念佛行人,一心专称弥陀洪名,谓称名正行。称他佛,亦属杂行。赞叹供养也是一样,正行是赞叹供养西方三圣乐邦庄严。赞叹供养其余,皆属杂行。总之,五种正行之外,诸善万行都叫杂行。这里十分明显,善导大师是...

    王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3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

    阿弥陀佛。著有《安乐集》二卷,立圣道、净土二门,认为只有净土一门是唯一出离路。善导先住在玄中寺听道绰讲净土要旨,後到长安,在光明、慈恩雨寺弘扬净土教义,继承道绰的传总,著有《观经疏》(俗称《四帖疏...念佛重在心佛相应,觉照现前。念至能所双亡,既无能我,又无所佛,自然正念分明,入三摩地。   至於早晚功课,除诵持净土三经外,应以弥陀圣号为主。可用出声、默念、坐、绕念等方法对治散乱和...

    蔡惠明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139561607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

    门所誓。此後,由昙鸾於北方专修净业,立难行、易行二道说,主张以弥陀如来本愿为根本,为建立净土宗奠定了理论基碍。昙鸾以後有道绰,曾讲《无量寿经》,以小豆计数执持弥陀佛号近二百遍,每日持阿弥陀佛。著有...,觉照现前。念至能所双亡,既无能我,又无所佛,自然正念分明,入三摩地。   至於早晚功课,除诵持净土三经外,应以弥陀圣号为主。可用出声、默念、坐、绕念等方法对治散乱和昏沉。散乱表现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2243759.html
  •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

    能够不住著于有念念佛,更进一步要做到终日念佛,终日无,了知能心,自体本来是空,所佛,也是不可得,到境寂心也空,也不住著于有。从这里又进一步到无而无,了知能心,灵灵不昧,所佛,历历分明,真是无。能心,心即是佛,也不存在心相。所佛,佛即是心,也不存在佛相,所谓能所双亡。心佛一体,即是由持名念佛而深达实相念佛,得到理一心不乱。   (三)上根人与净土法门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1963169.html
  • 无相弟子无住对其禅法的继承和发展

    无忆、无、莫妄”三句言教配戒、定、慧,称“无忆是戒,无是定,莫妄是慧。”这是继承智诜一系的禅法,宗密在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三下述禅宗“七家”义时说:   “有三句用心为戒定慧者,第二家也。根元是五祖下分出,名为智诜,即十人中之一也。……弟子处寂,俗姓唐,承后。唐生四子,成都府净众寺金和尚,法名无相,是其一也。大弘此教。言三句者,无忆、无、莫忘也。意令勿追忆已过境,勿预念虑未来荣枯...

    唐希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376979.html
  • 蕅益大师净土思想研究

      “愿”就是“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”。愿由信而发,深信娑婆秽与极乐净均由一自心所感而得,自心秽故国秽,自心净故国土净,所以应当厌秽求净,舍秽取...实相观说来,一心,其本无性,因缘而生。所佛名,亦以无性缘生。故所谓念佛,乃以缘生无性之一其无性缘生佛名。化名缘生,故性空幻有,一名字性即为一切名字性,名字即法界中道实相。所境,能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4878625.html
  •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

    :即从少到多;从外念到内;从迹念到神;从有到无。一是从数量的多少来讲修持的功夫的程度;二是从五根对尘起的功夫转移到内六根识尘起的离外独静的功夫;三是从着意的声尘念迹边一直深入到无意自,轻松自如离于内外的空觉神念——第七识流注;最后是从能所相对进入无生的真实无境,即入理一心不乱。以下详细分析各层次的功夫境界。   一、从少到多:   初念佛的人,由于不习惯于持名与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0729511917.html
  • 放生念佛的利益

    宗。可惜今人,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,谓愚夫愚妇工夫。所以信既不深,行亦不力,终日悠悠,净功莫克。设有巧设方便,欲深明此三昧者,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。殊不知现前一心,本自离过绝非,不消作意离绝。即现一句所佛,亦本自超情离计,何劳说妙谈玄。只贵信得及,守得稳,直下去,或昼夜十万,或五万三万,以决定不缺为准。毕此一生,誓无变改。若不得往生者,三世诸佛便为诳语。一得往生,永无退转。种种法门,咸得...

    华山思过崖

    |放生行善念佛利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0629535045.html
  • 论三因佛性

    之义,而得了悟。知由一无明,障蔽心源,不知六尘境界,当体事空,认为实有,以致起贪嗔痴,造杀盗淫。由惑造业,因业受苦,反令正因拂性,为起惑造业,受苦本,从兹了悟,遂欲反妄归真,翼复本性也。&...因也。”三千者,即我人现前介尔一,具足理具事造二重三千意。此理甚深,初机难了,姑以喻明。譬如我人随起—,意地之中,宛然存有幻象,由不实(缘生无性)故,即是假性,称为缘因,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性|修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0561513234.html